兒童青光眼可能由先天性房角發育異常、遺傳因素、眼部外傷、葡萄膜炎、皮質激素使用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現為畏光流淚、眼瞼痙攣、角膜混濁、眼球增大、視力下降等癥狀。
1、畏光流淚:光線刺激導致虹膜睫狀體受壓迫,患兒常出現頻繁眨眼、揉眼動作。日常需避免強光直射,外出佩戴遮陽帽,室內使用柔光照明。角膜水腫時可局部冷敷緩解刺激癥狀。
2、眼瞼痙攣:眼壓升高引發三叉神經反射,表現為不自主閉眼或眼瞼抽搐。輕柔按摩眶周穴位如攢竹、太陽穴可放松肌肉,濕熱敷每次10分鐘每日2次有助于改善循環。
3、角膜混濁:長期高眼壓導致角膜內皮功能失代償,出現毛玻璃樣外觀。需定期監測角膜厚度,使用滲透性眼藥水如5%氯化鈉滴眼液,嚴重者需行角膜移植術。
4、眼球增大:嬰幼兒鞏膜彈性較高,持續高壓致眼球擴張形成"牛眼"征。每3個月測量眼軸長度,控制眼壓靶值需低于同齡標準值20%,必要時行小梁切開術。
5、視力下降:視神經萎縮造成不可逆視野缺損,晚期出現管狀視野。需每月檢查視盤杯盤比,營養支持包括葉黃素、DHA補充,視神經減壓術可延緩病情進展。
日常護理需維持穩定眼壓,避免屏氣動作如吹奏樂器,推薦游泳、散步等低強度運動。飲食多攝入藍莓、胡蘿卜等富含抗氧化物質食物,控制每日液體攝入量不超過1.5升。建立24小時眼壓監測曲線,記錄晝夜波動情況,聯合使用前列腺素衍生物、β受體阻滯劑等降眼壓藥物時需監測心率變化。早產兒及有家族史者應每半年進行裂隙燈和眼底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