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鉻細胞瘤可通過α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甲基酪氨酸、血管擴張劑等方式治療。嗜鉻細胞瘤通常由腎上腺髓質細胞異常增生、遺傳基因突變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為陣發性高血壓、頭痛心悸等癥狀。
1、α受體阻滯劑:
酚芐明和哌唑嗪是常用α受體阻滯劑,通過阻斷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體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這類藥物需在手術前2周開始使用以預防術中高血壓危象,用藥期間需監測體位性低血壓。
2、β受體阻滯劑:
普萘洛爾等β受體阻滯劑應在α受體阻滯劑使用后啟用,單獨使用可能誘發高血壓危象。該類藥物通過抑制心肌β受體控制心率,適用于合并心動過速的患者,哮喘患者禁用。
3、鈣通道阻滯劑:
硝苯地平能抑制鈣離子內流,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對于不能耐受α受體阻滯劑的患者可作為替代選擇,對兒茶酚胺誘導的冠狀動脈痙攣有獨特療效。
4、甲基酪氨酸:
作為酪氨酸羥化酶抑制劑,可減少兒茶酚胺合成。適用于轉移性或手術無法切除的腫瘤,常見副作用包括錐體外系反應和腹瀉,需配合α受體阻滯劑使用。
5、血管擴張劑:
硝普鈉是靜脈用速效血管擴張劑,用于高血壓危象緊急處理。通過直接擴張動靜脈快速降壓,需避光使用并監測氰化物中毒風險,連續使用不超過72小時。
建議患者保持低鹽高鉀飲食,每日鈉攝入控制在3克以下,適量食用香蕉、菠菜等富鉀食物。避免劇烈運動和情緒激動,定期監測血壓及心率變化。術后患者需每年復查尿變腎上腺素以評估復發風險,長期隨訪中注意監測心腦血管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