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牙齦長息肉通常需根據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常見處理方式有局部清潔、藥物治療、激光切除、手術刮治、定期復查。牙齦息肉多與慢性刺激或炎癥有關,建議盡早就診口腔科明確診斷。
1、局部清潔
每日使用兒童專用軟毛牙刷清潔患處,配合生理鹽水含漱減少菌斑堆積。避免過硬食物摩擦刺激息肉,可暫時改用硅膠指套牙刷輕柔清理。對于乳牙萌出期或正畸托槽摩擦導致的炎性增生,有效清潔后部分息肉可能自行消退。
2、藥物治療
經醫生診斷后,可選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抑制口腔細菌,或局部涂抹碘甘油消炎。對于明顯腫痛者,可能短期使用醋酸地塞米松口腔貼片。需注意兒童禁用含甲硝唑成分的牙周藥膜,所有藥物使用須嚴格遵醫囑。
3、激光切除
對反復發作的纖維型息肉,可采用二氧化碳激光精準汽化增生組織。該方法出血少且能同步滅菌,術后疼痛較輕,適合配合度較低的兒童。治療前需拍攝牙片排除乳牙根尖周病變導致的息肉,術后需保持口腔衛生預防復發。
4、手術刮治
若息肉基底較寬或懷疑病理改變,需行手術徹底切除并送病理檢查。對于乳牙根尖肉芽腫引發的息肉,需同步進行根管治療。手術多在局部麻醉下進行,術前需評估兒童心肺功能,術后可能出現短暫牙齦腫脹,需冰敷緩解。
5、定期復查
治療后每3個月復查口腔情況,監測恒牙胚發育狀態。長期佩戴間隙保持器的兒童需調整裝置避免壓迫牙齦。對于遺傳性牙齦纖維瘤病等特殊病例,需制定終身隨訪計劃,青春期可能需二次手術治療。
日常應注意補充維生素C增強牙齦抵抗力,避免讓孩子咬指甲或筆頭等硬物。選擇含氟化亞錫的兒童牙膏輔助控制菌斑,定期進行涂氟治療。發現牙齦出血或異常增生時,家長應立即帶孩子就醫,避免自行使用偏方處理。術后飲食以溫涼流質為主,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