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套疊的主要癥狀有腹痛、嘔吐、血便異常、腹部包塊、精神萎靡。腸套疊是指一段腸管套入相鄰的腸管內,屬于兒科急腹癥,需及時就醫處理。
1、腹痛
腸套疊引起的腹痛表現為陣發性哭鬧或煩躁不安,嬰幼兒可能突然蜷縮身體、面色蒼白。腹痛發作時患兒可能雙腿屈曲至腹部,發作間歇期可暫時緩解。腹痛與腸管蠕動試圖將套疊部分推回有關,隨著病情進展,疼痛可能逐漸縮短間歇期。
2、嘔吐
早期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隨著腸梗阻加重可能出現膽汁樣嘔吐物。嘔吐頻率與套疊程度相關,嚴重時可出現頻繁噴射性嘔吐。部分患兒可能出現拒食表現,嘔吐后腹痛可能暫時減輕但會反復發作。
3、血便異常
發病后可能出現果醬樣血便,這是腸套疊的特征性表現之一。血便通常出現在發病后數小時至一天內,由套疊腸段的黏膜出血和黏液混合形成。早期可能僅表現為少量血絲或黏液便,隨著缺血加重,便血顏色可能加深。
4、腹部包塊
在患兒安靜狀態下,右上腹或臍周可能觸及臘腸樣包塊,質地稍硬且有壓痛。包塊位置與套疊腸段相關,在腹痛發作時包塊可能更明顯。隨著病情發展,包塊可能向遠端移動,腹部觸診需由專業醫師操作以避免加重損傷。
5、精神萎靡
患兒可能出現面色蒼白、嗜睡、反應遲鈍等全身癥狀,這與腸缺血、脫水或感染有關。晚期可能出現發熱、脈搏細速等休克表現,提示可能存在腸壞死,屬于危急情況需立即手術干預。
腸套疊屬于急癥,家長發現相關癥狀應立即送醫,避免喂食或使用止痛藥物。確診后可通過空氣灌腸或手術復位,恢復期需遵循流質飲食、少量多餐原則,注意觀察排便情況。日常需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突然改變輔食種類,流感季節注意預防腸道病毒感染。術后遵醫囑定期復查,監測腸功能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