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出現牙髓炎、根尖周炎、嚴重齲壞或外傷導致牙髓暴露等情況時通常需要根管治療。根管治療的適應癥主要有牙髓不可逆性炎癥、根尖周病變、牙體缺損過大無法直接修復、牙齒外傷露髓、牙冠修復前的基牙處理。
1、牙髓不可逆性炎癥
當牙齒出現自發性疼痛、夜間痛、冷熱刺激痛持續時間長等癥狀時,往往提示牙髓發生不可逆性炎癥。這種情況下牙髓組織已無法自行恢復,需要通過根管治療清除感染源。常見誘因包括深齲未及時處理、牙齒隱裂、修復體邊緣微滲漏等。治療需徹底去除病變牙髓,消毒根管系統后嚴密充填。
2、根尖周病變
X線片顯示根尖周出現透射影或骨質破壞,伴隨咬合痛、牙齦膿包等癥狀時,表明感染已擴散至根尖周組織。這種情況可能由牙髓壞死后的細菌感染、根管治療失敗或牙周炎擴散導致。根管治療可消除根管內感染源,促進根尖周病變愈合,必要時需配合根尖手術。
3、牙體缺損過大
齲壞或外傷導致牙體缺損超過牙冠1/2時,直接充填難以獲得良好固位效果。通過根管治療去除牙髓后,可利用樁核修復技術重建牙體結構,為后續全冠修復提供支撐。這種情況常見于后牙大面積齲壞、前牙切角折斷等病例。
4、牙齒外傷露髓
外傷導致牙冠折斷暴露牙髓時,根據露髓孔大小和污染程度決定治療方案。露髓孔超過1毫米或暴露時間超過24小時,細菌感染風險顯著增加,通常建議根管治療。年輕恒牙可視情況嘗試活髓保存治療,但需密切觀察牙髓狀態。
5、修復前的基牙處理
需要全冠或固定橋修復的牙齒,若存在牙髓充血、既往大面積充填或牙體預備量過大等情況,可能需預防性根管治療。這類牙齒在修復后易出現牙髓癥狀,提前干預可避免修復體完成后需拆除的情況。但需嚴格評估適應癥,避免過度治療。
根管治療后牙齒會變得脆弱,建議及時進行冠修復保護。日常應避免用治療牙咬硬物,保持口腔衛生,定期復查X線觀察愈合情況。治療期間可能出現短暫脹痛屬正常現象,若持續劇烈疼痛或腫脹需及時復診。注意根管治療并非一勞永逸,少數病例可能因根管遺漏、微滲漏等原因需要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