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假周期縮短可能與內分泌失調、卵巢功能減退、子宮病變等因素有關。正常月經周期為21-35天,若周期短于21天需警惕病理因素,常見原因包括黃體功能不足、多囊卵巢綜合征、子宮內膜息肉等。
內分泌失調是較常見的生理性因素。長期熬夜、壓力過大或過度節食可能干擾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導致卵泡期縮短。保持規律作息、攝入富含維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麥面包、三文魚等有助于調節。
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多見于35歲以上女性。隨著卵泡數量減少,月經周期可能逐漸縮短至23-26天,伴有經量減少。建議檢測抗繆勒管激素水平,適當補充維生素E和輔酶Q10。
子宮器質性疾病需重點排查。子宮內膜息肉或子宮肌瘤可能引起周期紊亂,通常伴隨經期延長或經間期出血。超聲檢查可明確診斷,必要時需行宮腔鏡手術切除。
甲狀腺功能異常也會影響月經周期。甲亢患者可能出現周期縮短伴心悸消瘦,甲減則易導致周期延長。通過甲狀腺功能五項檢查可確診,需針對性使用抗甲狀腺藥物或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
出現周期縮短伴經量異常時,建議盡早就醫排查。記錄至少3個月經周期情況,配合性激素六項、盆腔超聲等檢查,有助于明確病因并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