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肝癌早期發現時通常比轉移性肝癌更好治,轉移性肝癌的治療難度往往更大。治療效果主要取決于腫瘤分期、原發灶控制情況以及患者整體健康狀況。
轉移性肝癌由于癌細胞已從其他器官擴散至肝臟,治療需同時兼顧原發灶和肝內轉移灶,多數情況下預后較差。這類腫瘤對化療敏感性低,手術切除機會少,常需聯合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控制病情進展。部分來源于結直腸癌的肝轉移灶若局限且原發灶可控,通過新輔助化療聯合肝切除術可能獲得較好效果,但整體五年生存率仍顯著低于原發性肝癌。
原發性肝癌若在肝硬化結節階段或腫瘤直徑小于3厘米時確診,通過手術切除、射頻消融或肝移植可實現根治。乙型肝炎相關肝癌經抗病毒治療聯合局部介入治療后復發率可明顯降低。中晚期患者雖失去手術機會,但經肝動脈化療栓塞、靶向藥物及免疫治療綜合干預后,部分患者生存期能顯著改善。
肝癌患者無論類型均需定期監測甲胎蛋白和影像學檢查,嚴格戒酒并控制肝炎病毒復制。飲食應保證優質蛋白攝入但避免過量鐵質,適量補充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D有助于肝功能維護。出現腹脹、黃疸等癥狀加重時需及時復查,避免自行服用肝毒性藥物或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