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后跟干裂起硬皮可能與皮膚干燥、真菌感染、維生素缺乏、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原因有關。
1、皮膚干燥
長期暴露于干燥環境或頻繁接觸堿性清潔劑會導致皮膚屏障受損,角質層水分流失加速。表現為腳跟皮膚粗糙、脫屑,嚴重時出現皸裂。建議使用含尿素或乳木果油成分的潤膚霜,避免赤腳行走或穿硬底鞋。
2、真菌感染
紅色毛癬菌等病原體侵襲足部角質層會引起角化過度型足癬,常見腳跟增厚、脫皮伴環形鱗屑。可能與共用拖鞋、足部多汗有關。確診需皮膚科真菌鏡檢,可外用聯苯芐唑乳膏或特比萘芬噴霧。
3、維生素缺乏
長期維生素A、E或B族維生素攝入不足會影響表皮細胞分化,導致角質代謝異常。這類患者往往伴有口角炎或毛發干枯,需增加深色蔬菜、堅果及全谷物攝入,必要時補充復合維生素制劑。
4、糖尿病
持續高血糖會損傷周圍神經和微血管,導致下肢汗腺分泌減少、皮膚彈性下降。糖尿病患者腳跟皸裂常合并感覺減退,易繼發感染。需嚴格控糖并每日檢查足部,使用糖尿病專用保濕產品。
5、甲狀腺功能減退
甲狀腺激素不足會減緩皮膚新陳代謝,使角質層堆積增厚。患者多伴有怕冷、乏力等全身癥狀,血清TSH檢測可確診。需遵醫囑補充左甲狀腺素鈉,局部使用水楊酸軟膏幫助角質軟化。
日常應選擇透氣棉襪和緩沖性好的鞋子,避免長時間站立。每次洗浴后趁皮膚濕潤時涂抹含神經酰胺的保濕霜,嚴重裂口可貼敷水膠體敷料。若伴隨紅腫滲液、發熱等感染征象,或基礎疾病控制不佳時,需及時到皮膚科或內分泌科就診。冬季可使用加濕器維持室內濕度,飲食注意補充優質蛋白和必需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