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子宮出血是否需刮宮需根據病因決定,部分患者可通過藥物控制,部分需手術干預。主要影響因素有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腺肌病、凝血功能障礙、排卵障礙、惡性腫瘤等。
1、子宮內膜息肉
子宮內膜息肉引起的出血通常首選宮腔鏡下息肉切除術。息肉直徑小于1厘米且無癥狀者可觀察,但反復出血或備孕女性建議手術。藥物治療可采用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或口服短效避孕藥,但無法根除病灶。宮腔鏡手術能明確診斷并同步治療,術后復發概率較低。
2、子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病導致的出血可先嘗試藥物保守治療。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如亮丙瑞林可縮小病灶,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能減少月經量。若合并嚴重貧血或藥物治療無效,子宮切除術是根治方案。對于有生育需求者,可考慮病灶切除術但復發風險較高。
3、凝血功能障礙
血液系統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引起的出血需血液科協同治療。輸注血小板、凝血因子替代治療是關鍵,氨甲環酸等抗纖溶藥物可輔助止血。這類患者應避免創傷性操作,刮宮可能導致難以控制的大出血,需嚴格評估手術必要性。
4、排卵障礙
無排卵性功血常見于青春期和圍絕經期,首選孕激素內膜脫落法治療。地屈孕酮、黃體酮等藥物可誘導規律撤退性出血,口服避孕藥適用于長期管理。刮宮僅用于急性大出血或藥物治療無效時,診斷性刮宮可排除內膜病變但非治療首選。
5、惡性腫瘤
子宮內膜癌或宮頸癌導致的出血必須行分段診刮明確病理。早期內膜癌可行全面分期手術,晚期需放化療聯合治療。宮頸癌根據分期選擇錐切術或根治性子宮切除術。惡性腫瘤相關出血禁止單純藥物控制,延誤手術可能影響預后。
異常子宮出血患者應記錄出血日記,包括出血時間、量及伴隨癥狀。貧血者需補充鐵劑和維生素C,避免劇烈運動。圍絕經期女性出現不規則出血應及時就診,肥胖患者需控制體重以降低內膜病變風險。所有治療均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定期復查超聲監測內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