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汁反流性胃炎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該病通常由胃部手術后解剖結構改變、幽門功能障礙、慢性膽囊炎、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或精神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調整生活方式是基礎干預手段。飲食需避免高脂、辛辣及酸性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和柑橘類水果,建議選擇燕麥、南瓜等易消化食物。餐后2小時內避免平臥,睡眠時抬高床頭15-20厘米。精神緊張可能加重癥狀,可通過正念呼吸訓練緩解壓力。
藥物治療主要針對病理性因素。促胃腸動力藥如多潘立酮可增強幽門收縮力,莫沙必利能協調胃十二指腸運動。結合胃黏膜保護劑如鋁碳酸鎂可中和膽汁酸,瑞巴派特能促進黏液分泌。對于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需采用鉍劑四聯療法根除治療。
少數患者需手術干預。Roux-en-Y胃空腸吻合術適用于術后解剖異常者,可有效分流膽汁;幽門成形術能改善功能性幽門失調。手術適應證包括藥物治療無效、反復出血或伴有重度異型增生。
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嘔血、體重下降時需及時消化科就診。胃鏡檢查是確診主要手段,可同時評估黏膜損傷程度和排除惡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