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發問題在每年9-11月達到高峰,這與季節性休止期脫發密切相關。秋季脫發量通常比其他季節增加30%-50%,屬于正常生理現象,主要受日照時間縮短、激素水平變化、氣候干燥三大因素影響。
日照減少會抑制毛囊活性。人體毛囊對紫外線敏感,夏季強烈的陽光會延長毛發生長期,而秋冬季每日光照時間縮短至8小時以下時,大量毛囊同步進入休止期。這種光周期調控機制與動物換毛相似,通常在持續2-3個月后自行恢復。
雄激素水平波動加速毛發更替。秋季人體睪酮水平較夏季升高12%-15%,其代謝產物二氫睪酮會縮短頭發生長周期。這種激素變化同時會刺激皮脂腺分泌,造成毛囊口堵塞,表現為洗頭時掉發量明顯增多。保持頭皮清潔、避免過度燙染可減少機械性脫發。
干燥氣候導致頭皮屏障受損。秋季空氣濕度降至40%以下時,頭皮角質層水分流失加快,可能引發輕微炎癥反應。建議使用含神經酰胺的護發產品,水溫控制在38℃以下,梳頭時避免過度牽拉。若每日掉發超過150根且持續超過3個月,需排查甲狀腺功能異常、缺鐵性貧血等病理性因素。
季節性脫發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保證優質蛋白、維生素B族、鋅元素的攝入即可。黑芝麻、三文魚、牡蠣等食物有助于毛囊修復,過度節食或快速減肥可能加重脫發。若伴隨頭皮瘙癢、紅斑或斑片狀脫發,建議到皮膚科進行真菌鏡檢和毛發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