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風起疙瘩通常考慮為蕁麻疹,可通過抗組胺藥物、糖皮質激素、免疫調節劑、中藥治療及物理治療等方式緩解。蕁麻疹可能與過敏反應、感染、物理刺激、自身免疫異常、遺傳因素等有關,表現為皮膚風團、瘙癢、紅腫等癥狀。
抗組胺藥物是治療蕁麻疹的常用藥物,能夠阻斷組胺受體,減輕瘙癢和風團癥狀。常用藥物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這些藥物適用于急性或慢性蕁麻疹,可有效緩解過敏反應引起的皮膚癥狀。使用時應遵醫囑,避免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
糖皮質激素適用于癥狀較重或頑固性蕁麻疹患者,具有強效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常用藥物包括潑尼松、地塞米松等。短期使用可快速控制癥狀,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副作用,如免疫力下降、血糖升高等,須在醫生指導下調整劑量。
免疫調節劑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蕁麻疹或常規治療無效的患者,通過調節免疫系統功能減輕癥狀。常用藥物包括環孢素、奧馬珠單抗等。這類藥物需嚴格監測肝功能及免疫功能,適用于特定類型的蕁麻疹患者。
中藥治療蕁麻疹以祛風除濕、清熱解毒為主,常用方劑包括消風散、防風通圣散等。中藥適用于慢性蕁麻疹或對西藥不耐受的患者,需根據個體體質辨證施治。部分中藥可能引起過敏反應,應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物理治療如紫外線光療可用于慢性頑固性蕁麻疹,通過抑制皮膚炎癥反應減輕癥狀。光療可減少瘙癢和風團發作頻率,但需多次治療才能見效。治療期間需注意防曬,避免皮膚灼傷,適用于對其他治療反應不佳的患者。
蕁麻疹患者應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如冷風、花粉、塵螨等。保持皮膚清潔,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飲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易致敏食物如海鮮、堅果。適當鍛煉增強體質,但避免劇烈運動誘發癥狀。若癥狀反復或加重,應及時就醫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