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可能由盆底肌松弛、妊娠分娩損傷、肥胖、慢性咳嗽、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原因引起。壓力性尿失禁是指腹壓增高時出現不自主漏尿的現象,與尿道括約肌功能減弱或盆底支持結構損傷有關。
1、盆底肌松弛
盆底肌群是支撐膀胱和尿道的重要結構,隨著年齡增長或缺乏鍛煉,肌肉彈性下降會導致控尿能力減弱。長期久坐、重體力勞動可能加速盆底肌松弛。建議通過凱格爾運動增強肌力,每天重復進行收縮肛門和陰道的動作。
2、妊娠分娩損傷
陰道分娩過程中可能造成盆底神經肌肉損傷,多胎妊娠或胎兒過大時更易發生。會陰撕裂、產鉗助產等進一步加重損傷。產后早期進行生物反饋治療有助于恢復,嚴重者需考慮尿道中段懸吊術等手術修復。
3、肥胖
腹部脂肪堆積會增加膀胱壓力,同時肥胖可能伴隨內分泌紊亂影響結締組織強度。體重指數超過28時患病風險顯著上升。通過飲食控制和有氧運動減輕體重,可有效改善癥狀。
4、慢性咳嗽
長期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導致的持續性咳嗽,會使腹壓反復沖擊盆底結構。吸煙者或接觸粉塵的職業人群更易出現。治療原發病的同時,可配合使用子宮托暫時緩解漏尿。
5、雌激素水平下降
絕經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缺乏導致尿道黏膜萎縮、血管網減少,影響尿道閉合壓力。表現為尿頻尿急伴隨壓力性漏尿。局部使用雌三醇軟膏可能改善癥狀,但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建議患者避免提重物、減少咖啡因攝入,穿著透氣棉質內褲預防感染。癥狀持續或加重時需就醫評估,可選擇盆底電刺激、射頻治療或手術治療。日常可記錄排尿日記幫助醫生判斷病情,同時保持適度飲水避免尿液過度濃縮刺激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