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癇前期通過規范治療通常可以控制病情發展,但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和干預時機綜合判斷。治療方式主要有降壓治療、硫酸鎂解痙、終止妊娠、密切監測、支持性治療等。妊娠20周后出現高血壓合并蛋白尿或器官功能損害時應立即就醫。
1、降壓治療
控制血壓是子癇前期的基礎治療,常用拉貝洛爾、硝苯地平控釋片等藥物。這些藥物通過阻斷血管收縮機制降低全身血管阻力,改善胎盤血流灌注。用藥期間需每日監測血壓變化,避免血壓波動過大影響胎兒供氧。嚴重高血壓可能需靜脈用藥,但須警惕低血壓導致的胎盤灌注不足。
2、硫酸鎂解痙
硫酸鎂能有效預防子癇發作,通過拮抗鈣離子抑制神經肌肉興奮性。治療期間需監測膝反射、呼吸頻率及尿量,防止鎂中毒。對于重度子癇前期患者,硫酸鎂需持續使用至產后24小時。該藥物可能導致面部潮紅、惡心等反應,但通常不影響繼續治療。
3、終止妊娠
分娩是根治子癇前期的唯一方法。孕周超過34周或出現嚴重并發癥時需立即終止妊娠。孕28-34周者可權衡母胎風險后決定是否期待治療。緊急剖宮產適用于出現胎盤早剝、HELLP綜合征等危急情況。產后仍需繼續監測血壓及器官功能,部分患者可能持續存在高血壓。
4、密切監測
動態評估尿蛋白、肝功能、血小板及胎兒狀況至關重要。每日測量體重可早期發現隱性水腫,胎心監護能判斷胎兒宮內安危。對于輕度子癇前期患者,門診隨訪間隔不應超過3天。出現頭痛、視物模糊等癥狀提示病情進展,需立即住院治療。
5、支持性治療
臥床休息采取左側臥位可減輕子宮對下腔靜脈壓迫。飲食需保證適量優質蛋白攝入,限制鈉鹽但避免嚴格限鹽導致血容量不足。必要時輸注白蛋白糾正低蛋白血癥,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心理疏導有助于緩解孕婦焦慮情緒,改善治療依從性。
子癇前期患者應保持每日8小時睡眠,避免情緒激動和強光刺激。飲食選擇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魚肉、豆制品,限制腌制食品攝入。每周至少3次血壓自測并記錄,出現收縮壓超過160毫米汞柱需緊急就醫。產后42天復查時應評估心血管代謝風險,有子癇前期病史者再次妊娠需提前進行預防性干預。哺乳期用藥需在醫生指導下調整,部分降壓藥物可能通過乳汁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