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唇起皰通常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引起,醫學上稱為唇皰疹。該癥狀主要與免疫力下降、局部刺激、病毒感染等因素相關,表現為簇集性小水皰伴灼熱感。
生理性因素中,免疫力下降是常見誘因。長期熬夜、壓力過大或感冒發熱時,體內免疫系統功能減弱,潛伏在神經節中的單純皰疹病毒HSV-1被激活,沿神經遷移至皮膚黏膜處復制。局部物理刺激也可能誘發,如日曬、外傷或干燥寒冷環境導致唇部屏障受損。女性經期激素水平波動時更易發作。
病理性因素包括原發性感染和復發性感染。約90%的成人攜帶HSV-1病毒,初次感染多發生在兒童時期,表現為牙齦口腔炎伴發熱。病毒潛伏于三叉神經節,當機體出現免疫缺陷、惡性腫瘤或接受放化療時,復發頻率顯著增加。部分患者可能伴隨淋巴結腫大、乏力等全身癥狀。
日常護理可加速愈合。發作期保持患處清潔干燥,避免抓撓防止繼發感染。使用含凡士林或羊毛脂的潤唇膏隔離刺激,外出時涂抹SPF15以上的防曬產品。增加富含賴氨酸的食物如魚類、豆制品,減少精氨酸含量高的堅果巧克力攝入。
醫療干預以抗病毒治療為主。早期出現刺痛感時立即涂抹阿昔洛韋乳膏,口服伐昔洛韋可縮短病程。反復發作每年超過6次者,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長期抑制治療。合并細菌感染時需聯用莫匹羅星軟膏。
唇皰疹具有自限性,通常7-10天結痂脫落。若水皰范圍持續擴大、出現膿性分泌物或伴隨高熱,提示可能存在免疫系統異常,需及時就診排查艾滋病、白血病等基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