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伴隨腹痛可能由過敏性紫癜、腹型紫癜、消化道出血、腸系膜血管炎、腎功能異常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為皮膚瘀點瘀斑、臍周絞痛、黑便、關節腫痛、血尿等癥狀。
1、皮膚表現:
紫癜患者腹部疼痛常伴隨特征性皮膚改變,雙下肢及臀部出現對稱分布的瘀點瘀斑,按壓不褪色。皮疹可分批出現,部分融合成片狀出血斑,嚴重者出現血性水皰。皮膚表現通常早于腹痛發生,是診斷的重要線索。
2、疼痛性質:
腹痛多表現為臍周陣發性絞痛,程度從隱痛到劇烈疼痛不等,常伴惡心嘔吐。疼痛發作時患者常蜷曲身體,腹部觸診柔軟無肌緊張。癥狀易與急腹癥混淆,但紫癜腹痛多無固定壓痛點,腸鳴音通常活躍。
3、消化道癥狀:
約半數患者出現消化道出血,表現為嘔血或柏油樣便,嚴重者可發生腸套疊或腸穿孔。胃鏡檢查可見十二指腸降段黏膜充血水腫、糜爛出血。部分患者因蛋白丟失性腸病導致低蛋白血癥,出現腹水或肢體水腫。
4、關節受累:
膝關節和踝關節最常受累,表現為游走性關節腫痛伴活動受限。關節癥狀多為一過性,不會造成永久性畸形。關節腔積液檢查顯示非炎癥性改變,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理機制不同。
5、腎臟損害:
30%-50%患者出現血尿或蛋白尿,嚴重者發展為腎炎綜合征。尿液檢查可見畸形紅細胞管型,腎活檢顯示IgA沉積。腎臟損害多在發病后4-8周出現,是判斷預后的重要指標。
紫癜患者應保持低鹽優質蛋白飲食,避免劇烈運動防止皮膚出血加重。急性期需臥床休息,腹痛發作時可嘗試熱敷緩解癥狀。建議每日監測尿常規,出現血尿或持續蛋白尿需及時腎內科就診。病程中需警惕腸套疊、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并發癥,皮膚瘀斑持續增多或腹痛加劇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