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動脈造影是通過向肝動脈注入造影劑并利用X線成像技術觀察肝臟血管分布的檢查方法,主要用于診斷肝臟腫瘤、血管畸形等疾病。檢查過程主要包括局部麻醉、穿刺插管、造影劑注射和影像采集四個步驟。
1、術前準備
患者需提前進行血常規、凝血功能、肝腎功能等實驗室檢查,確認無嚴重出血傾向或造影劑過敏史。檢查前6小時需禁食禁水,術前30分鐘會建立靜脈通路并給予鎮靜藥物。醫護人員會向患者詳細解釋操作流程及可能的風險,簽署知情同意書。
2、穿刺插管
采用Seldinger技術經股動脈或橈動脈穿刺,在X線透視引導下將導管經主動脈逆行插至肝總動脈。操作全程需嚴格無菌,穿刺部位局部浸潤麻醉。導管到位后需注射少量造影劑確認位置,此過程可能引起短暫腹部灼熱感。
3、造影成像
通過高壓注射器向肝動脈注入含碘造影劑,同時進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連續攝片。根據檢查目的可能進行選擇性肝左/右動脈插管,或超選擇性插管至腫瘤供血動脈。動態影像可清晰顯示肝內血管走行、腫瘤染色及異常血管網。
4、術后處理
拔管后需壓迫穿刺點20分鐘防止血腫形成,后用加壓包扎固定。患者需絕對臥床24小時,密切監測穿刺部位出血情況及足背動脈搏動。術后24小時內需大量飲水促進造影劑排泄,觀察有無皮疹、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
5、注意事項
嚴重腎功能不全患者需謹慎評估造影劑用量,必要時進行水化治療。檢查后出現持續腹痛、嘔血或便血需立即就醫。孕婦及甲亢未控制者禁忌該檢查,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雙胍需提前停藥48小時。
肝動脈造影屬于微創介入檢查,術后應保持穿刺部位清潔干燥,一周內避免劇烈運動。日常需注意觀察尿液顏色及尿量變化,出現血尿或尿量減少應及時就診。檢查后飲食宜清淡,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幫助抗氧化,避免高脂飲食加重肝臟負擔。建議術后三個月復查肝功能及腎臟指標,長期隨訪中若出現皮膚鞏膜黃染、腹脹等癥狀需警惕遲發性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