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結核的治療需結合抗結核藥物與必要的手術干預。盆腔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癥性疾病,通常繼發于肺結核或其他部位結核感染,治療核心在于規范用藥和個體化處理。
抗結核藥物治療是基礎方案,常用藥物包括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這些藥物需聯合使用以減少耐藥性,標準療程通常為6-9個月。治療期間需定期監測肝功能、視力等指標,防止藥物不良反應。對于耐藥結核菌株,可能需調整方案并延長療程至12個月以上。
手術治療適用于藥物療效不佳或出現嚴重并發癥的情況。盆腔膿腫引流術可清除局部膿液,輸卵管卵巢切除術適用于廣泛粘連或器官功能喪失者。手術前后仍需持續抗結核治療,防止感染擴散。
伴隨癥狀如腹痛、發熱可通過非甾體抗炎藥緩解,月經紊亂需內分泌調節。治療期間需加強營養支持,高蛋白飲食如雞蛋、魚肉有助于組織修復,維生素補充可改善免疫功能。
盆腔結核可能引發輸卵管阻塞或不孕,建議完成治療后評估生殖功能。若出現持續盆腔疼痛、異常陰道出血或體重驟降,需及時復查排除復發。妊娠合并盆腔結核者需在產科與感染科共同監護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