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產素的使用需嚴格遵循醫學指征,常見情況包括妊娠期并發癥、產程異常及胎兒窘迫等。臨床決策需綜合評估母嬰安全,避免非必要干預。
1、產程停滯:
宮縮乏力導致活躍期宮口擴張停滯超過4小時或第二產程超過2小時時,需使用催產素加強宮縮。這種情況可能與產婦疲勞、胎位異常或骨盆狹窄有關,通常伴隨宮縮頻率不足、強度減弱。靜脈滴注縮宮素是標準處理方式,需持續胎心監護以防子宮過度刺激。
2、妊娠并發癥: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糖尿病或胎盤功能減退等病理狀態可能需計劃性引產。這些疾病易導致胎盤灌注不足,表現為胎兒生長受限、羊水過少或胎心監護異常。使用前列腺素制劑軟化宮頸后,常聯合低劑量催產素誘發規律宮縮。
3、胎膜早破:
足月胎膜早破12小時未臨產者需考慮催產素引產。破膜后子宮內感染風險每小時增加1%,臨床可見陰道分泌物異味、母體發熱或胎兒心動過速。引產前需評估B族鏈球菌感染狀態,必要時預防性使用青霉素類抗生素。
4、過期妊娠:
妊娠達41周仍未臨產需評估宮頸條件,Bishop評分≥6分可直接使用催產素。胎盤老化可能導致羊水糞染、胎心變異減少等胎兒缺氧征象。引產前需通過超聲確認羊水指數及臍動脈血流阻力指數。
5、母體指征:
嚴重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等需提前終止妊娠的情況適用催產素引產。這類疾病在妊娠晚期常加重心臟負荷,表現為活動后氣促、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或血氧飽和度下降。引產需在心內科監護下進行,控制輸液速度避免循環超負荷。
合理使用催產素需配合體位調整、分娩鎮痛等輔助措施。左側臥位可改善胎盤灌注,硬膜外麻醉能降低應激反應。飲食建議選擇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粥類、面條,避免油膩食物加重胃腸負擔。宮縮間隙期適當走動或使用分娩球活動骨盆,但胎膜早破者需臥床監測。出現宮縮過頻、持續腹痛或胎心異常等不良反應時需立即停止給藥并醫療干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