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肛瘺主要表現為肛門周圍紅腫、疼痛、異常分泌物及反復感染。典型癥狀按發展程度可分為早期表現、進展期和慢性期三個階段。
早期表現以肛門周圍皮膚紅腫和觸痛為主。患兒可能在排便時哭鬧不安,肛門邊緣出現硬結或小腫塊,局部皮膚溫度升高。部分病例可見針尖大小的外口,擠壓時有少量膿性分泌物滲出。
進展期癥狀包括持續性疼痛和分泌物增多。瘺管形成后,肛門周圍出現竇道外口,常有黃白色膿液或血性液體滲出,可能伴有糞臭味。患兒可能出現低熱、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內褲常被分泌物污染。
慢性期特征為癥狀反復發作和皮膚改變。瘺管外口時開時閉,感染急性發作時紅腫疼痛加劇,緩解期僅留硬結或瘢痕。長期未愈者可出現肛門周圍皮膚濕疹樣改變,嚴重者可能影響肛門括約肌功能。
少數復雜肛瘺可能伴隨發熱、乏力等全身癥狀,或出現多個外口的馬蹄形瘺管。高位肛瘺可能表現為直腸內壓迫感或排便不盡感。嬰幼兒因表達能力有限,癥狀可能表現為煩躁、拒食或睡眠不安。
肛瘺極少自行愈合,發現上述表現建議盡早就診小兒外科。醫生會通過肛門指檢、超聲或磁共振檢查明確瘺管走向,根據病情選擇保守治療或手術方案。日常護理需保持肛門清潔,避免便秘或腹瀉刺激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