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涼的會牙疼主要與牙釉質損傷、牙本質敏感、齲齒、牙周疾病或牙齒隱裂等因素有關。牙齒對冷刺激的敏感反應通常是牙體或牙周組織異常的警示信號。
牙釉質磨損或缺失會導致牙本質暴露。長期不當刷牙、頻繁食用酸性食物或磨牙癥等因素可能造成牙釉質損耗,暴露的牙本質小管將冷刺激直接傳導至牙髓神經。減少酸性飲食攝入、使用軟毛牙刷及抗敏感牙膏可緩解癥狀。
中深度齲齒是常見誘因。當齲壞達到牙本質層時,冷刺激可通過開放的牙本質小管引發短暫銳痛。齲齒常伴有食物嵌塞痛和牙齒變色,需通過樹脂充填或嵌體修復治療。未及時處理的齲齒可能發展為牙髓炎。
牙周退縮使牙根面暴露。牙齦萎縮超過3毫米時,缺乏牙釉質保護的牙骨質直接接觸冷飲,表現為頸部敏感。牙周炎患者常伴牙齦出血、牙齒松動,需進行齦下刮治等牙周基礎治療。
牙齒隱裂產生微滲漏。不完全的牙體裂紋在冷刺激下因熱脹冷縮產生微動,刺激牙髓神經。咬合異常或外傷導致的隱裂牙可能出現咬物痛,需通過全冠修復或根管治療處理。
極少數情況可能提示牙髓病變。當冷痛持續超過30秒或自發疼痛,可能提示不可逆性牙髓炎,需進行牙髓活力測試。伴隨夜間痛、放射痛等癥狀時,應及時進行根管治療。
出現冷刺激痛超過兩周或伴隨其他癥狀,建議進行口腔專科檢查。牙科顯微鏡、數字化X光片等設備可精準定位病因,早期干預能有效避免病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