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孕婦缺鐵性貧血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合理補充鐵劑、定期監測血紅蛋白、改善鐵吸收效率、控制潛在疾病等方式實現。缺鐵性貧血是妊娠期常見并發癥,與胎兒發育和母體健康密切相關。
1、調整飲食結構
增加富含血紅素鐵的食物攝入,如瘦肉、動物肝臟和血制品,血紅素鐵吸收率較高。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柑橘類、西藍花,有助于非血紅素鐵的吸收。減少濃茶、咖啡等含多酚類物質的飲品攝入,避免抑制鐵吸收。
2、合理補充鐵劑
妊娠中晚期對鐵需求增加,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硫酸亞鐵、富馬酸亞鐵或多糖鐵復合物等補鐵藥物。選擇對胃腸刺激較小的劑型,避免與鈣劑同服。補鐵期間觀察排便顏色變化及胃腸反應,出現黑便屬正常現象。
3、定期監測血紅蛋白
孕早期應完成血常規檢查,孕中晚期每8-12周復查。重點關注血紅蛋白和血清鐵蛋白指標,血紅蛋白低于110克每升需干預。對于多胎妊娠或既往貧血史者,需增加檢測頻率至每4-6周。
4、改善鐵吸收效率
避免鐵劑與抗酸藥、鈣制劑同服,間隔至少2小時。餐后1小時服用鐵劑可減輕胃腸刺激,配合維生素C制劑可提升吸收率。烹飪使用鐵制炊具可增加膳食鐵含量,尤其適合長期素食孕婦。
5、控制潛在疾病
及時治療慢性胃腸疾病、寄生蟲感染等影響鐵吸收的病癥。對于地中海貧血高發地區孕婦,需先進行基因篩查再決定補鐵方案。控制妊娠劇吐等導致營養攝入不足的情況,必要時靜脈補鐵。
孕婦應保持均衡膳食,每日攝入適量紅肉、禽類、魚類及深色蔬菜,每周食用1-2次動物肝臟。適當增加核桃、黑芝麻等堅果類食物,避免過度節食或偏食。適度進行散步、孕婦瑜伽等有氧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出現乏力、頭暈等貧血癥狀時及時就醫,避免自行大劑量補鐵。妊娠期缺鐵性貧血的預防需貫穿整個孕期,產檢時主動向醫生反饋飲食情況和身體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