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外陰瘙癢可通過保持局部清潔、穿透氣棉質內褲、避免刺激性洗劑、藥物治療和排查婦科疾病等方式緩解。瘙癢通常由局部潮濕、過敏反應、真菌感染、細菌性陰道炎或激素變化等原因引起。
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1-2次,清洗時避免使用堿性肥皂或沐浴露。清洗方向應從前向后,防止肛周細菌污染。清洗后輕輕拍干水分,不可用力擦拭。經期需增加清洗頻次,及時更換衛生巾。
穿著100%純棉內褲有助于保持外陰干爽,避免選擇化纖材質。內褲需每日更換并用60℃以上熱水燙洗,陽光下晾曬殺菌。避免穿緊身褲、連褲襪等透氣性差的衣物。
停用含香精的衛生巾、護墊及洗液,避免使用陰道沖洗器。如廁后擦拭應選用無熒光劑紙巾。游泳后立即更換泳衣,減少消毒劑殘留刺激。新換洗衣物需充分漂洗去除洗滌劑。
真菌感染可選用克霉唑乳膏或硝酸咪康唑栓,細菌性陰道炎常用甲硝唑陰道凝膠。嚴重過敏反應需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所有藥物均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濫用抗生素。
持續瘙癢需檢查是否患有滴蟲性陰道炎、外陰白斑或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婦科檢查包括白帶常規、陰道鏡及血糖檢測。絕經后女性可能出現外陰萎縮性改變,需局部使用雌激素軟膏。
建議每日飲用2000毫升水稀釋尿液刺激,適量攝入無糖酸奶補充益生菌。避免久坐壓迫會陰部血液循環,每1-2小時起身活動。選擇寬松睡衣避免夜間摩擦,睡眠時保持雙腿微微分開。如出現分泌物異味、外陰潰爛或排尿疼痛等伴隨癥狀,需48小時內就診。日常可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張力,但急性炎癥期應暫停。記錄瘙癢發作時間與誘因有助于醫生判斷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