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和肛瘺是兩種常見的肛腸疾病,主要區別在于病因、癥狀及治療方式。肛裂通常由肛門皮膚撕裂引起,表現為排便疼痛、出血;肛瘺多由肛周膿腫發展而來,特征為反復流膿、瘙癢。
1、病因差異:肛裂多因便秘或腹瀉導致肛門皮膚機械性撕裂,少數與炎癥性腸病相關。肛瘺90%源于肛腺感染形成膿腫破潰,可能與克羅恩病、結核等全身性疾病有關。前者病變限于肛管表皮,后者已形成連接肛管與皮膚的異常通道。
2、典型癥狀:肛裂疼痛呈刀割樣,排便后持續1-2小時,伴鮮紅血滴。肛瘺表現為肛周硬結反復破潰流膿,瘙癢明顯,急性發作期可有紅腫熱痛。指診時肛裂可觸及裂口,肛瘺可探及條索狀瘺管。
3、治療原則:肛裂優先采取保守治療,使用硝酸甘油軟膏促進裂口愈合,溫水坐浴緩解痙攣。肛瘺需手術切除瘺管,根據病情選擇瘺管切開術或掛線療法,復雜性肛瘺可能需分次手術。
4、愈合過程:新鮮肛裂經規范治療2-4周可愈合,慢性肛裂可能需肉毒素注射。肛瘺術后恢復期約2-6周,需每日消毒換藥,復發率約10%-30%。兩者均需保持排便通暢,避免用力努掙。
5、并發癥風險:肛裂長期不愈可能形成哨兵痔或潛行性瘺管。肛瘺遷延不治可能發展為多發性瘺管,極少數長期慢性刺激可能誘發癌變。術后均需定期復查肛門鏡。
日常護理應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燕麥、火龍果,每日飲水1500ml以上。避免久坐久站,建議每天進行提肛運動3組。出現持續出血、發熱等癥狀需及時就醫,糖尿病患者需特別注意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