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可通過休息制動、冷熱敷交替、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局部封閉注射等方式治療好得快。肌腱炎通常由過度勞損、運動損傷、感染、代謝異常、自身免疫反應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動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動,使用支具或繃帶固定患處。手指肌腱炎可采用鋁制夾板固定腕關節于功能位,跟腱炎建議穿戴足跟墊減輕張力。制動時間通常需要2-4周,期間避免提重物或劇烈運動。
2、冷熱敷交替
發病48小時內每2小時冰敷15分鐘,使用冰袋隔毛巾防止凍傷。急性期過后改用熱敷,40℃左右濕熱毛巾每日3次,配合紅外線照射可促進血液循環。冷熱交替能有效緩解腫脹和僵硬感。
3、藥物治療
可遵醫囑使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緩解疼痛,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修復肌腱,地奧司明片改善局部微循環。外用藥可選氟比洛芬凝膠貼膏或酮洛芬乳膏,每日涂抹2-3次。化膿性肌腱炎需加用頭孢克洛分散片抗感染。
4、物理治療
超聲波治療采用1MHz頻率每日1次,沖擊波治療每周2次,能促進膠原纖維重組。恢復期可進行低頻電刺激配合被動牽拉,水中運動療法對肩袖肌腱炎效果顯著。物理治療需持續4-6周。
5、局部封閉注射
頑固性疼痛可在超聲引導下注射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每月不超過3次。跟腱炎可聯合注射玻璃酸鈉,肩周炎患者推薦進行肩關節腔灌注治療。注射后需保持24小時干燥。
肌腱炎患者應保證每日優質蛋白攝入,適量補充維生素C和鋅促進結締組織修復。恢復期可進行離心訓練增強肌腱強度,如跟腱炎做臺階踮腳練習。睡眠時抬高患肢,使用記憶棉枕頭減輕壓迫。建議選擇泳池行走、瑜伽等低沖擊運動,避免突然增加運動強度。癥狀持續超過2周或出現皮膚發紅發熱需及時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