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可通過調整飲食、溫水坐浴、藥物治療、擴肛療法、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肛裂是齒狀線以下肛管皮膚全層裂開后形成的慢性潰瘍,主要與便秘、腹瀉、分娩創傷等因素有關。
1、調整飲食
增加膳食纖維和水分攝入有助于軟化大便,減少排便時對肛管的機械性損傷。建議每日攝入適量燕麥、西藍花、火龍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飲食。長期保持合理膳食結構可降低肛裂復發概率。
2、溫水坐浴
每日兩次溫水坐浴能緩解肛門括約肌痙攣,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水溫控制在40℃左右,每次持續15分鐘為宜。該方法通過物理熱療作用減輕疼痛,對早期肛裂效果顯著。
3、藥物治療
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硝酸甘油軟膏、地爾硫卓軟膏等局部外用藥物,緩解括約肌痙攣。疼痛明顯者可短期服用對乙酰氨基酚等鎮痛藥。合并感染時需配合莫匹羅星等抗生素治療。
4、擴肛療法
適用于慢性肛裂伴肛門狹窄者,通過器械擴張改善局部血供。需由專業醫師操作,避免過度擴張導致肛門失禁。該方法能有效解除括約肌痙攣,促進潰瘍面愈合。
5、手術治療
經保守治療無效的陳舊性肛裂可考慮肛裂切除術或內括約肌側切術。手術直接切除瘢痕組織或部分切斷內括約肌,徹底解除痙攣。術后需配合創面護理和排便管理。
肛裂患者日常應保持規律作息,避免久坐久站,每日進行提肛運動增強盆底肌功能。排便時避免過度用力,便后注意清潔。若出現持續出血、劇烈疼痛或發熱等癥狀,應及時就醫。治療期間需嚴格遵醫囑用藥,定期復查評估愈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