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牙齦長息肉醫學上稱為"牙齦瘤"或"化膿性肉芽腫"可能影響口腔健康發育。牙齦息肉多為良性增生,但長期存在可能導致牙齒移位、咀嚼功能障礙或反復出血。

牙齦息肉的危害主要有局部刺激、繼發感染和生長發育干擾。食物殘渣易滯留息肉周圍,引發牙齦炎;息肉表面破損后可能形成經久不愈的潰瘍,增加細菌感染風險;持續增大的息肉會壓迫乳牙牙根,影響恒牙正常萌出。

牙齦息肉通常表現為粉紅色或暗紅色腫物,觸碰易出血,可能伴有牙齦腫脹、牙齒松動等癥狀。多數與乳牙齲壞、殘根刺激或口腔衛生不良有關,少數由遺傳因素或內分泌異常引起。
發現兒童牙齦息肉建議盡早就診口腔科。醫生會根據情況選擇硝酸銀燒灼、激光切除或手術切除等治療方式。術后需保持口腔清潔,使用氯己定含漱液預防感染,定期復查防止復發。

日常護理應選用軟毛牙刷清潔患處周圍,避免進食過硬食物。對于因乳牙齲壞導致的息肉,需及時治療齲齒,拔除無法保留的殘根殘冠。多數患兒經規范治療后預后良好,但需警惕青春期激素變化導致的復發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