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蕁麻疹可通過冷敷、外用藥物、口服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注射、避免搔抓等方式緩解瘙癢。急性蕁麻疹通常由過敏反應、感染、物理刺激、藥物反應、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
1、冷敷
冷敷能收縮毛細血管,減輕局部充血和炎癥反應,降低神經末梢敏感性。使用干凈毛巾包裹冰塊或冷水浸濕后敷于瘙癢部位,每次不超過10分鐘。避免直接接觸皮膚導致凍傷,冷敷后涂抹保濕霜保護皮膚屏障。冷敷適用于無明顯皮膚破損的輕度瘙癢。
2、外用藥物
爐甘石洗劑通過收斂作用緩解瘙癢,適合大面積皮損;地奈德乳膏等弱效糖皮質激素可短期用于炎癥明顯區域。外用藥物每日使用不超過2次,面部及皮膚薄嫩部位慎用強效激素。用藥前需清潔皮膚,避免繼發感染。皮膚破潰時禁用含酒精制劑。
3、口服抗組胺藥
氯雷他定通過阻斷H1受體抑制組胺釋放,緩解風團和瘙癢;西替利嗪對夜間瘙癢效果顯著。第二代抗組胺藥嗜睡副作用較輕,肝功能異常者需調整劑量。妊娠期可選擇相對安全的氯苯那敏。持續用藥需監測心率變化。
4、糖皮質激素注射
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用于喉頭水腫等重癥病例,能快速抑制免疫反應。短期使用可避免長期副作用,糖尿病患者需加強血糖監測。注射治療需觀察過敏反應,配合抗組胺藥增強療效。不推薦作為常規止癢手段。
5、避免搔抓
搔抓會刺激肥大細胞釋放更多組胺,形成瘙癢-搔抓惡性循環。修剪指甲減少皮膚損傷風險,棉質衣物減少摩擦刺激。轉移注意力緩解瘙癢感,夜間可戴棉質手套。合并皮膚感染時需配合抗生素治療。
急性蕁麻疹發作期間建議穿著寬松純棉衣物,避免熱水燙洗和酒精擦拭。記錄飲食及接觸物有助于排查過敏原,室內保持適宜溫濕度。反復發作或伴有呼吸困難、腹痛需立即就醫。慢性蕁麻疹患者需長期規范治療,定期復查血常規和肝腎功能。日常可補充維生素C和鈣劑降低血管通透性,但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控制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