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皮膚瘙癢可通過冷敷、保濕護理、抗組胺藥物、糖皮質激素藥膏、光療等方式緩解。皮膚瘙癢可能與皮膚干燥、過敏反應、神經性皮炎、肝膽疾病、糖尿病等因素有關。
1、冷敷
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瘙癢部位,低溫可暫時麻痹神經末梢,降低癢感傳導。冷敷時間控制在10分鐘內,避免凍傷皮膚。該方法適用于蚊蟲叮咬或局部皮膚充血引起的瘙癢,對慢性瘙癢患者可作為輔助止癢手段。
2、保濕護理
沐浴后3分鐘內涂抹含尿素或神經酰胺的潤膚乳,鎖住皮膚水分。選擇無香料、無酒精的醫學護膚品,每日使用2-3次。皮膚屏障修復有助于改善特應性皮炎、老年性皮膚干燥等引起的夜間瘙癢。
3、抗組胺藥物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組胺藥可阻斷組胺受體,緩解蕁麻疹或過敏導致的瘙癢。這類藥物嗜睡副作用較輕,適合夜間服用。需注意部分抗組胺藥可能加重青光眼或前列腺增生癥狀。
4、糖皮質激素藥膏
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中弱效激素藥膏可短期用于濕疹、皮炎引起的局部瘙癢。連續使用不超過2周,面部及皮膚薄嫩部位須謹慎。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皮膚萎縮等不良反應。
5、光療
窄譜中波紫外線療法對尿毒癥性瘙癢、銀屑病相關瘙癢有顯著效果。需在專業醫療機構進行10-15次治療,通過調節免疫反應減輕癥狀。治療期間需做好眼部防護,光敏性疾病患者禁用。
建議穿著寬松純棉睡衣,保持臥室溫度18-22℃。避免睡前攝入辛辣食物及酒精。慢性瘙癢持續2周以上或伴隨皮疹、黃疸等癥狀時,需排查肝膽疾病、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系統性疾病。記錄瘙癢發作時間與誘因有助于醫生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