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可通過琥珀酸亞鐵、硫酸亞鐵、右旋糖酐鐵等藥物補充鐵元素,通常由鐵攝入不足、吸收障礙、慢性失血、妊娠需求增加、消化道疾病等因素引起。
1、琥珀酸亞鐵:作為有機鐵劑具有較高生物利用度,胃腸道刺激較小,適合孕產婦及兒童服用。服藥期間需配合維生素C促進吸收,避免與鈣劑、濃茶同服影響效果??赡艹霈F黑便屬正常現象,若持續腹痛需就醫。
2、硫酸亞鐵:無機鐵劑成本較低但胃腸反應明顯,建議餐后服用減輕不適。治療期間需定期監測血紅蛋白,通常用藥3周后貧血癥狀改善。長期服用可能引起便秘,可增加膳食纖維攝入調節。
3、右旋糖酐鐵:注射劑型適用于口服不耐受或嚴重貧血患者,需在醫療機構完成給藥??赡艹霈F注射部位疼痛或過敏反應,首次使用需進行小劑量測試。該制劑起效較快,多用于術前糾正重度貧血。
4、鐵攝入不足:長期偏食、素食者易出現鐵缺乏,建議增加動物肝臟、血制品、紅肉等血紅素鐵攝入。植物性食物中的菠菜、黑木耳需搭配維生素C提高吸收率,避免與咖啡、牛奶同餐食用。
5、吸收障礙因素:胃酸缺乏、胃切除術后患者需選擇氨基酸螯合鐵等特殊劑型。慢性腹瀉、乳糜瀉等疾病會干擾鐵吸收,需先治療原發病。長期使用抑酸藥物者應調整用藥時間,與鐵劑間隔4小時服用。
補鐵治療期間建議每周攝入2-3次富含鐵的動物性食物,搭配獼猴桃、橙子等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避免劇烈運動加重缺氧癥狀,重度貧血患者應限制活動強度。用藥2個月后需復查血清鐵蛋白,防止鐵過量沉積損傷器官。烹飪使用鐵鍋可增加膳食鐵來源,但需注意不與補鐵藥物劑量重復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