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色尿可通過增加水分攝入、調整飲食、避免劇烈運動、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褐色尿通常由脫水、食物色素、溶血性貧血、肝膽疾病、泌尿系統結石等原因引起。
1、補充水分:
脫水會導致尿液濃縮呈現褐色。每日飲水量應達到2000-3000毫升,優先選擇白開水或淡鹽水。觀察尿液顏色恢復清澈的時間,若持續超過24小時需就醫。
2、排查飲食因素:
大量食用甜菜根、火龍果、人工色素等含紅色素食物可能造成假性血尿。停止攝入相關食物后,褐色尿通常會在12小時內消失。記錄飲食日志有助于醫生鑒別診斷。
3、運動后血紅蛋白尿:
馬拉松等劇烈運動可能導致紅細胞破裂,血紅蛋白通過腎臟濾出形成醬油色尿。立即停止運動并臥床休息,補充電解質飲料,癥狀未緩解需檢測肌酸激酶水平。
4、肝膽疾病干預:
褐色尿可能與膽紅素代謝異常、膽汁淤積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皮膚黃染、陶土樣便等癥狀。熊去氧膽酸、腺苷蛋氨酸等藥物可改善膽汁排泄,嚴重膽管梗阻需行ERCP或膽管支架手術。
5、泌尿系統處理:
腎結石或輸尿管結石移動時可能損傷黏膜導致血尿,通常伴有腰部絞痛癥狀。坦索羅辛可促進結石排出,體外沖擊波碎石術適用于直徑大于6mm的結石。需進行尿常規和超聲檢查確認出血部位。
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毫升以上飲水量,避免長時間憋尿。建議適量攝入冬瓜、黃瓜等利尿食物,減少動物內臟等高嘌呤飲食。每周進行3次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游泳、快走等。出現持續48小時以上的褐色尿,或伴隨發熱、腰痛等癥狀時,應立即到泌尿外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