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組織挫傷需注意局部制動、冷熱敷交替、藥物鎮痛、預防感染和觀察并發癥。正確處理可加速恢復,避免二次損傷。
1、局部制動:
受傷后48小時內應限制患處活動,使用彈性繃帶或支具固定。踝關節挫傷時可保持足部抬高15-20厘米,膝關節挫傷建議臥床時墊高患肢。過度活動可能加重毛細血管出血,延長腫脹期,但完全制動不宜超過3天以免關節僵硬。
2、冷熱敷交替:
急性期24-48小時每2小時冰敷15分鐘,避免凍傷需用毛巾包裹冰袋。72小時后轉為熱敷,溫度不超過40℃,每日3次促進血腫吸收。注意皮膚感覺異常者需調整溫度,糖尿病患者慎用電熱毯等持續熱源。
3、藥物鎮痛:
醫生可能建議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凝膠等緩解疼痛腫脹。中成藥如云南白藥氣霧劑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禁止自行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藥物以免加重出血。
4、預防感染:
皮膚破損需用生理鹽水沖洗后覆蓋無菌敷料,定期更換。出現滲液、發熱或紅腫擴散需就醫排查蜂窩織炎。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更需警惕感染風險,傷口避免接觸污水。
5、觀察并發癥:
警惕骨筋膜室綜合征表現為劇烈疼痛、感覺異常和被動牽拉痛,需6小時內急診處理。反復挫傷可能引發創傷性關節炎,運動員建議康復后逐步恢復訓練。老年人需排除骨質疏松性骨折可能。
恢復期每日進行無痛范圍內的關節活動度訓練,如踝泵運動、膝關節屈伸練習。飲食增加優質蛋白和維生素C攝入,推薦雞蛋、魚肉及獼猴桃等促進結締組織修復。避免飲酒及辛辣食物以免加重炎癥反應。睡眠時保持患肢高于心臟平面,建議使用記憶棉枕頭墊高。2周未緩解或出現皮下波動感應及時復查超聲排除血腫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