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陰性血是指紅細胞表面缺乏RhD抗原的血型,屬于稀有血型,在我國漢族人群中約占0.4%。Rh血型系統主要涉及RhD、RhC、RhE等抗原,臨床輸血和妊娠管理中需特別關注RhD抗原的匹配性。
1、血型系統:
Rh血型系統是僅次于ABO血型的重要分類系統,由位于1號染色體上的RHD和RHCE基因決定。當紅細胞缺乏RhD抗原時稱為Rh陰性,該抗原的免疫原性強,誤輸Rh陽性血可能導致溶血反應。
2、遺傳特點:
Rh陰性血型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父母雙方均為Rh陰性時子女必然為Rh陰性。若母親為Rh陰性而胎兒為Rh陽性,可能引發新生兒溶血病,需通過產前抗體篩查和產后免疫球蛋白注射預防。
3、臨床意義:
輸血時Rh陰性患者原則上應輸Rh陰性血,緊急情況下可首次接受Rh陽性血但會產生抗體。妊娠期Rh陰性孕婦需在孕28周和分娩后72小時內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防止致敏產生抗體影響后續妊娠。
4、地域分布:
我國漢族人群Rh陰性比例約0.4%,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可達5%。歐美白種人Rh陰性比例約15%,非洲黑人僅0.9%,這種差異與人類遷徙過程中的基因選擇有關。
5、應急管理:
Rh陰性者建議加入稀有血型庫互助組織,定期獻血儲備。醫療機構應建立稀有血型應急預案,對自體儲血、血液凍存等技術進行規范化管理,確保緊急用血安全。
Rh陰性人群日常需注意避免外傷出血,女性應做好生育規劃。建議每半年檢查抗體效價,接種疫苗前告知醫務人員血型情況。保持均衡飲食有助于造血功能,適量補充富含鐵、葉酸的食物如動物肝臟、深綠色蔬菜,但無需特殊保健品。規律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但需避免劇烈對抗性運動。建立個人血型檔案并隨身攜帶血型卡,旅行時提前了解目的地血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