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腹瀉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補充益生菌、控制原發病、藥物干預、中醫調理等方式治療。長期腹瀉通常由腸道菌群失衡、食物不耐受、腸易激綜合征、炎癥性腸病、慢性感染等原因引起。
1、飲食調整:避免高脂高纖維食物,選擇低渣飲食如白粥、饅頭。減少乳制品、豆類等易產氣食物攝入。增加水溶性膳食纖維如蘋果泥、燕麥片,少量多餐減輕腸道負擔。
2、菌群調節:補充雙歧桿菌、乳酸菌等益生菌恢復微生態平衡。發酵食品如無糖酸奶、泡菜含天然益生菌。避免濫用抗生素,必要時聯用益生元促進定植。
3、病因治療:腸易激綜合征需心理疏導聯合解痙藥。炎癥性腸病需規范使用氨基水楊酸制劑。慢性感染者需針對性抗寄生蟲或抗菌治療,如甲硝唑、諾氟沙星。
4、對癥用藥:蒙脫石散保護腸黏膜,洛哌丁胺減緩腸蠕動。嚴重脫水時口服補液鹽,電解質紊亂需靜脈補液。避免長期使用止瀉藥掩蓋病情。
5、中醫干預:脾虛型可用參苓白術散,濕熱型適合葛根芩連湯。艾灸神闕、足三里穴位改善功能。辨證施治配合飲食禁忌,忌生冷辛辣。
慢性腹瀉患者需記錄飲食日志,每日飲水2000ml以上,適量補充鋅元素。低強度運動如散步促進腸蠕動,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脫水。持續兩周以上或伴發熱、血便需腸鏡檢查,排除腫瘤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