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精索靜脈曲張手術風險總體可控。手術并發癥發生率約為2%-5%,主要包括陰囊水腫、睪丸萎縮復發及鞘膜積液三類,具體風險程度與曲張分級、手術方式選擇密切相關。
陰囊水腫是術后最常見并發癥,發生率約3%-8%。由于淋巴回流受阻,術后1-2周可能出現陰囊腫脹,多數在3個月內自行消退。術中精細分離血管束、避免過度電凝可降低發生風險。若持續超過半年需考慮穿刺抽液治療。
睪丸萎縮發生概率低于1%,多見于重度曲張患兒。術中損傷睪丸動脈供血是主要原因,采用顯微外科技術可精準識別并保護動脈。術前超聲評估睪丸體積、術后定期隨訪有助于早期發現。
精索靜脈曲張復發率約2%-5%,與遺漏分支靜脈或新生側支循環有關。腹腔鏡手術較傳統開放手術更易出現復發,顯微結扎術可將復發率控制在1%以下。術后6個月需復查彩色多普勒超聲。
鞘膜積液發生率約1%-3%,因術中刺激鞘狀突導致液體積聚。少量積液可觀察等待吸收,量多時需穿刺抽液或鞘膜翻轉術。選擇高位結扎術式能有效預防該并發癥。
特殊風險包括輸精管損傷0.5%和腸管損傷0.3%,主要與術者操作經驗相關。顯微外科手術可將神經損傷風險降至0.1%以下。術前凝血功能檢查能預防出血并發癥。
建議選擇具備小兒泌尿外科經驗的醫療團隊,術中采用顯微外科技術或腹腔鏡輔助,術后規范隨訪。對于輕度無癥狀曲張可優先觀察,重度曲張伴睪丸發育遲緩者建議盡早手術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