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襲性GBSB族鏈球菌感染是由B族鏈球菌侵入血液或其他正常無菌部位引起的嚴重感染性疾病。B族鏈球菌學名為無乳鏈球菌,是圍產期母嬰感染的主要病原體之一,也可導致免疫力低下人群發病。
侵襲性GBS感染主要分為三種臨床類型。早發型感染多見于新生兒出生后7天內,表現為敗血癥、肺炎或腦膜炎,多由母嬰垂直傳播引起。晚發型感染發生在出生7天至3個月,以腦膜炎和菌血癥為主,可能與醫院或社區環境暴露有關。成人侵襲性感染常見于糖尿病患者、孕婦或免疫功能受損者,可引發尿路感染、子宮內膜炎、敗血癥等。
該病的典型癥狀因感染類型而異。新生兒可能出現發熱或低體溫、喂養困難、呼吸急促、嗜睡或易激惹。成人患者常見癥狀包括寒戰高熱、局部感染部位紅腫疼痛、意識模糊等。嚴重者可發展為感染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礙。
診斷需結合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血液、腦脊液或無菌部位體液培養出GBS是確診依據。分子生物學檢測如PCR技術可快速輔助診斷。對于孕婦,孕35-37周的直腸陰道分泌物篩查是預防新生兒感染的重要手段。
治療需立即靜脈注射抗生素。青霉素G是首選藥物,對過敏患者可選用頭孢類或萬古霉素。重癥患者需聯合用藥并給予支持治療,如呼吸支持、液體復蘇等。新生兒治療療程通常需10-14天,腦膜炎患者需更長療程。
預防措施包括孕期篩查和預防性用藥。GBS陽性孕婦在分娩時應接受抗生素預防,可降低新生兒早發型感染風險80%以上。目前疫苗尚在研發階段,加強手衛生和感染控制是阻斷傳播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