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水腫主要表現為皮膚或黏膜突發性、局限性腫脹,通常不伴瘙癢但可能伴隨疼痛或緊繃感。常見于眼瞼、嘴唇、舌頭、手足等疏松組織部位,嚴重時可累及喉部導致呼吸困難。
血管性水腫的典型特征包括快速發展的皮下組織腫脹,腫脹區域皮膚顏色正?;蜉p微發紅,按壓無凹陷。腫脹通常在數小時至2-3天內自行消退,但可能反復發作。根據病因可分為以下類型: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屬于罕見病,由C1酯酶抑制劑缺乏引起。發作時常伴隨腹痛、嘔吐等消化道癥狀,喉頭水腫風險較高。需通過血液檢測C4補體水平和C1酯酶抑制劑功能確診。
獲得性血管性水腫多由過敏反應或藥物誘發。常見誘因包括青霉素等抗生素、阿司匹林等非甾體抗炎藥、造影劑以及堅果類食物。這類水腫常與蕁麻疹同時出現,可通過血清IgE檢測和過敏原篩查明確病因。
特發性血管性水腫指原因不明的反復發作病例,需排除其他類型后診斷。部分患者與甲狀腺功能異常、自身免疫疾病相關,建議檢測甲狀腺抗體和自身免疫指標。
血管性水腫發作期可冷敷緩解腫脹,避免抓撓刺激。喉部水腫需立即使用腎上腺素自動注射筆并急診就醫。預防復發需避免已知過敏原,遺傳性患者需長期服用氨甲環酸或C1酯酶抑制劑替代治療。反復發作或伴有呼吸困難、腹痛者應盡早就診變態反應科或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