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早期癥狀主要有排便習慣改變、便血、里急后重、腹痛腹脹、體重下降等。直腸癌是發生在直腸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早期發現對預后至關重要。
1、排便習慣改變
排便次數增多或減少,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糞便變細或形狀不規則。直腸腫瘤生長可能刺激腸壁或部分阻塞腸腔,導致腸道功能紊亂。部分患者會誤認為是普通腸炎而延誤就診。
2、便血
糞便表面附著鮮紅色血液,或便后滴血,血液與糞便不充分混合。腫瘤表面潰破出血是常見表現,需與痔瘡出血鑒別。長期慢性失血可能導致貧血癥狀如乏力、頭暈。
3、里急后重
排便后仍有便意但無糞便排出,肛門墜脹感持續存在。直腸低位腫瘤刺激直腸壁神經末梢,產生持續排便反射。該癥狀在晨起或進食后尤為明顯。
4、腹痛腹脹
下腹部隱痛或脹痛,進食后加重,排氣排便后緩解。腫瘤導致腸腔狹窄或腸蠕動異常,可能伴隨腸鳴音亢進。疼痛多位于左下腹,呈間歇性發作。
5、體重下降
短期內體重減輕超過5%,伴食欲減退、乏力。腫瘤消耗機體營養并釋放炎癥因子,導致代謝紊亂。部分患者會出現低熱、夜間盜汗等全身癥狀。
建議40歲以上人群定期進行糞便隱血試驗和腸鏡檢查,尤其是有家族史或長期高脂飲食者。保持膳食纖維攝入,控制紅肉及加工肉制品食用量,戒煙限酒。出現上述癥狀持續兩周以上應盡早就診消化內科,腸鏡檢查是確診直腸癌的金標準。早期直腸癌通過手術聯合放化療可獲得較好療效,五年生存率明顯高于中晚期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