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需注意營養補充、定期產檢、合理運動、心理調適、避免有害物質接觸等事項。
1、營養補充
孕期需保證蛋白質、葉酸、鐵、鈣等營養素攝入。葉酸缺乏可能增加胎兒神經管缺陷風險,建議孕前3個月開始補充。鐵元素可導致妊娠期貧血,動物肝臟、瘦肉等食物可幫助補充。鈣質對胎兒骨骼發育至關重要,牛奶、豆制品等是良好來源。避免過量攝入咖啡因和汞含量高的魚類,控制體重增長在合理范圍。
2、定期產檢
規范產前檢查可及時發現妊娠期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并發癥。孕早期需進行血常規、超聲等基礎檢查,孕中期開展唐氏篩查和糖耐量試驗,孕晚期監測胎心胎動。高齡孕婦或存在高危因素者應增加產檢頻率。出現陰道出血、劇烈腹痛等異常癥狀需立即就醫。
3、合理運動
適度運動有助于控制體重、緩解腰背疼痛。推薦散步、孕婦瑜伽等低強度運動,每次不超過30分鐘。避免跳躍、仰臥起坐等可能壓迫腹部的動作。有先兆或胎盤低置等特殊情況需遵醫囑限制活動。運動時注意補充水分,出現頭暈、宮縮等情況應立即停止。
4、心理調適
激素變化可能導致情緒波動,可通過與家人溝通、聽音樂等方式緩解焦慮。參加孕婦學校學習分娩知識,減少對生產的恐懼。睡眠不足會加重情緒問題,建議保持規律作息。嚴重情緒低落或失眠需尋求專業心理疏導,避免發展為產前抑郁。
5、避免有害物質
煙草和酒精可能造成胎兒發育遲緩,應嚴格戒除。減少接觸染發劑、殺蟲劑等化學物品。謹慎使用藥物,必須用藥時需醫生指導。遠離輻射環境,孕早期尤其要注意。注意食品安全,避免生食和未滅菌乳制品以防感染。
孕期需均衡飲食,主食粗細搭配,每天攝入適量水果蔬菜。保證充足睡眠,采取左側臥位改善胎盤供血。穿著寬松舒適衣物和低跟軟底鞋。學習拉瑪澤呼吸法等分娩技巧。記錄胎動變化,孕晚期準備好待產包。保持會陰清潔,預防泌尿系統感染。出現破水、規律宮縮等臨產征兆應及時住院。產后需繼續關注身體恢復情況,按時進行產后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