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規復查通常提示初次檢測結果存在異常或不確定因素,可能涉及尿液成分異常、標本污染、檢測誤差等情況。常見原因有標本采集不規范、生理性干擾因素、泌尿系統感染、腎臟疾病早期表現、代謝性疾病等。
1、標本采集不規范
尿液標本采集過程中操作不當可能導致結果偏差。晨起第一次排尿的中段尿是最佳檢測標本,若采集時未清潔會陰部、未棄去前段尿或容器污染,可能混入陰道分泌物、包皮垢等雜質。女性月經期血液混入也會干擾檢測。此類情況需避開月經期重新規范采集。
2、生理性干擾因素
劇烈運動后、大量出汗脫水或高蛋白飲食可能引起暫時性尿蛋白陽性。服用維生素C制劑可能掩蓋尿糖和潛血結果。這些生理變化通常無病理意義,建議消除干擾因素后復查,檢測前應保持正常飲食和飲水。
3、泌尿系統感染
尿液中白細胞酯酶陽性、亞硝酸鹽陽性或細菌計數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但輕度感染可能僅表現為單次檢測異常,尤其無癥狀者需復查確認。伴有尿頻尿急癥狀時,需結合尿培養結果判斷。
4、腎臟疾病早期
持續微量白蛋白尿或尿蛋白弱陽性可能是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的早期信號。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損害等疾病早期常表現為間歇性蛋白尿,需多次復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以明確診斷。
5、代謝性疾病
尿糖陽性需排查糖尿病可能,但單次檢測可能受飲食影響。尿酮體陽性可見于糖尿病酮癥,也可見于饑餓狀態。尿酸結晶增多可能與痛風相關。這些指標異常需結合血糖、血尿酸等血液檢查綜合判斷。
復查尿常規前應避免劇烈運動和特殊飲食,使用清潔容器留取晨起中段尿。若復查結果持續異常,建議完善泌尿系統超聲、腎功能檢查等進一步評估。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監測尿微量白蛋白,高血壓患者應每年篩查尿蛋白。日常保持充足飲水、避免憋尿等習慣有助于泌尿系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