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低血糖可通過調整喂養頻率、補充葡萄糖溶液、靜脈輸注治療等方式干預。新生兒低血糖通常由母體妊娠糖尿病、早產兒肝糖原儲備不足、圍產期窒息缺氧等原因引起。
調整喂養頻率是基礎干預手段。健康足月兒出生后1小時內應開始母乳喂養,每2-3小時哺乳一次。早產兒或喂養困難者可選擇配方奶補充,采用少量多次的喂養模式維持血糖穩定。喂養后需監測血糖值,目標維持血糖水平在2.6mmol/L以上。
補充葡萄糖溶液適用于經口喂養效果不佳者。將10%葡萄糖溶液通過滴管或注射器緩慢喂服,每次5-10ml。嚴重病例需采用靜脈輸注治療,初始給予10%葡萄糖2ml/kg推注,后續以6-8mg/kg/min速率持續輸注。治療期間需每小時監測血糖,避免醫源性高血糖發生。
圍產期高危因素需重點防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后,新生兒需在出生后30分鐘、1小時、2小時、4小時、6小時連續監測血糖。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及窒息患兒應建立靜脈通路備用,當血糖低于2.0mmol/L時立即啟動靜脈治療。
持續低血糖狀態需排查病理性因素。先天性高胰島素血癥患兒可能出現頑固性低血糖,需檢測血胰島素和C肽水平。遺傳代謝性疾病如糖原累積病可表現為喂養困難伴低血糖,需進行血尿代謝篩查。內分泌異常如垂體功能減退需完善相關激素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