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腸憩室炎可能由憩室結構異常、腸道菌群失衡、糞便嵌頓、局部缺血、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過藥物治療、飲食調整、手術治療等方式緩解癥狀。
1、憩室結構異常
盲腸憩室是腸壁局部向外膨出形成的囊袋狀結構,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可能導致憩室壁薄弱。隨著年齡增長,腸壁肌肉層逐漸退化,容易在血管穿透腸壁處形成薄弱點。長期便秘或腹壓增高會加劇憩室形成。這類情況通常無須特殊治療,但需定期復查腸鏡觀察憩室變化,避免進食尖銳食物以防穿孔。
2、腸道菌群失衡
腸道微生物環境紊亂會使致病菌過度繁殖,誘發憩室黏膜炎癥。長期使用抗生素、高脂飲食或免疫低下均可破壞菌群平衡。患者可能出現腹脹、排便習慣改變等非特異性癥狀??赏ㄟ^補充益生菌、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改善微生態,嚴重時需使用甲硝唑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3、糞便嵌頓
干硬糞便滯留憩室內會導致局部壓力增高,造成黏膜缺血和機械性損傷。低纖維飲食和飲水不足是主要誘因,表現為左下腹疼痛伴排便困難。急性期需禁食并靜脈補液,癥狀緩解后逐步增加燕麥、西藍花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必要時使用乳果糖軟化糞便。
4、局部缺血
憩室頸部狹窄可能影響血液供應,導致壁內小血管血栓形成。糖尿病患者或動脈硬化患者更易發生缺血性改變,臨床可見突發性劇烈腹痛伴發熱。需通過CT血管造影評估血供情況,輕癥可用丹參多酚酸鹽改善微循環,重癥需手術切除壞死腸段。
5、感染
細菌通過破損的憩室黏膜侵入腸壁各層,引發蜂窩織炎或膿腫。常見病原體包括大腸埃希菌和脆弱擬桿菌,可檢測到白細胞計數顯著升高。頭孢哌酮舒巴坦等廣譜抗生素是基礎治療方案,合并膿腫時需在超聲引導下穿刺引流,穿孔病例應緊急行腹腔鏡憩室切除術。
盲腸憩室炎患者日常應保持每天飲水超過2000毫升,選擇小米粥、蒸南瓜等低渣飲食減輕腸道負擔?;謴推诳蛇M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促進腸蠕動,但需避免仰臥起坐等增加腹壓的動作。定期復查結腸鏡監測憩室變化,若出現持續發熱或便血需立即就醫。注意記錄排便頻率和腹痛特點,幫助醫生判斷病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