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濕疹可通過中藥內服、外治法、針灸療法、飲食調理及情志調節等方式治療。該病多由濕熱蘊膚、血虛風燥、脾失健運、外感風邪或情志失調等因素誘發,常伴隨皮膚紅斑、丘疹、滲出及劇烈瘙癢等癥狀。
1、中藥內服:濕熱型可選用龍膽瀉肝湯加減,血虛型適用當歸飲子,脾虛濕盛者常用參苓白術散。中藥通過清熱利濕、養血潤燥或健脾化濕等作用調節體內環境,需由中醫師辨證施治。伴隨口渴、舌紅苔黃者多屬濕熱證。
2、外治法:急性期糜爛滲出可用馬齒莧煎湯冷濕敷,干燥期選用青黛散麻油調敷。中藥外洗常用苦參、黃柏、地膚子等煎湯,每日1-2次。皮損泛發者需注意控制水溫在30-32℃。
3、針灸療法:選取曲池、血海、三陰交等穴位,配合大椎、肺俞等背俞穴。濕熱證加陰陵泉,血虛證加足三里。毫針淺刺配合艾灸,每周3次,10次為療程。針灸可調節免疫并改善微循環。
4、飲食調理:忌食海鮮、牛羊肉及辛辣刺激食物,多食薏苡仁、赤小豆、冬瓜等利濕食材。濕熱證宜飲綠豆湯,血虛證可食用桑葚枸杞粥。每日飲水量需達1500-2000ml。
5、情志調節:采用五音療法中的徵調音樂疏導肝氣,練習八段錦搖頭擺尾去心火式。每日冥想15分鐘,保持23點前入睡。情志不暢可能加重瘙癢癥狀。
治療期間需穿著純棉透氣衣物,避免搔抓及熱水燙洗。急性期皮損滲液較多時應及時就診,合并感染需配合抗生素治療。保持居住環境濕度在50%-60%,每周用60℃熱水清洗床品。慢性反復發作者可考慮三伏貼冬病夏治,體質調理周期通常需3-6個月。適當進行太極拳、八段錦等柔緩運動有助于氣血運行,但應避免出汗過多刺激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