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指乙型肝炎病毒疫苗。一般情況下,寶寶打完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后可能不會出現什么癥狀,但部分寶寶會出現局部紅腫、發熱、胃腸不適等不良反應,可通過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等方式緩解。具體分析如下:
1.局部紅腫:注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可以預防乙型肝炎病毒對寶寶的侵害,藥物反應較小,但部分寶寶注射后,會在接種部位出現紅腫、微小硬結的癥狀,可能與接種疫苗時未能及時搖勻、接種部位過淺等因素有關。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多數在1天內就會消除,如果硬結較大并伴有疼痛,家長可以用熱毛巾對寶寶進行局部熱敷,以促進藥物盡快吸收。平時注意均衡飲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2.發熱:寶寶在接種后還可能出現發熱的癥狀,一般以低熱居多,1-2天后體溫會逐漸恢復正常,如果發熱比較嚴重,溫度持續不退,需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如對乙酰氨基酚片、連花清瘟膠囊。
3.胃腸不適:寶寶打完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不適反應,這屬于正常情況,一般會自行好轉。如果癥狀嚴重,可能是免疫力低下誘發的胃腸道功能異常,建議及時就醫,根據醫囑服用藥物,如香砂養胃丸、諾氟沙星膠囊、奧美拉唑腸溶片。
除以上不良反應外,還可能有其他不良反應,例如皮疹、肢體抽搐。如癥狀長期沒有緩解,建議家長帶寶寶到醫院積極治療,避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