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敗血癥的預防方法主要有孕期規范產檢、分娩時無菌操作、新生兒皮膚護理、母乳喂養、避免接觸感染源。
1、孕期規范產檢
孕婦需按時完成血常規、尿常規、B族鏈球菌篩查等產前檢查,及時發現并治療陰道炎、尿路感染等潛在感染灶。妊娠期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血壓,降低早產風險。孕晚期避免頻繁陰道檢查,減少病原體上行感染概率。
2、分娩時無菌操作
醫療機構需嚴格執行手衛生和器械消毒規范,產房環境應達到消毒滅菌標準。對于胎膜早破超過12小時或產程延長的產婦,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接生時迅速清理新生兒口鼻分泌物,臍帶結扎前用碘伏消毒臍帶斷面。
3、新生兒皮膚護理
每日用溫水清潔皮膚褶皺處,保持臍部干燥直至殘端脫落。使用柔軟純棉衣物,避免使用爽身粉等可能損傷皮膚屏障的產品。任何皮膚破損需立即用無菌敷料覆蓋,出現膿皰瘡等感染跡象時及時就醫。
4、母乳喂養
初乳中含有的免疫球蛋白A和乳鐵蛋白能增強新生兒腸道免疫屏障。母乳喂養前需清潔乳頭,乳汁擠出后需冷藏保存不超過24小時。母親患乳腺炎時應暫?;紓炔溉?,治療期間可將健康側乳汁擠出喂養。
5、避免接觸感染源
新生兒居室需每日通風,探視人員接觸嬰兒前需洗手戴口罩。避免與呼吸道感染患者共處一室,家庭成員出現發熱腹瀉癥狀時應隔離。奶瓶、玩具等物品定期煮沸消毒,避免帶嬰兒前往人群密集場所。
除上述措施外,低出生體重兒可考慮預防性使用免疫球蛋白。家長需密切觀察新生兒體溫、奶量、精神狀態變化,出現拒奶、黃疸加重、呼吸急促等癥狀時立即就醫。維持適宜室溫在24-26攝氏度,穿著適度避免過熱出汗,定期進行生長發育監測,這些綜合干預能有效降低敗血癥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