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膿腫可能由肛腺感染、肛門周圍皮膚損傷、免疫力低下、克羅恩病、糖尿病等因素引起。肛周膿腫是肛門周圍組織因細菌感染形成的膿液積聚,通常表現為肛門周圍紅腫、疼痛、發熱等癥狀。
1、肛腺感染
肛腺位于肛門內,負責分泌潤滑液幫助排便。當肛腺因糞便堵塞或細菌侵入發生感染時,可能引發肛周膿腫。感染初期可能僅有輕微不適,隨著炎癥加重會出現局部紅腫、疼痛加劇。保持肛門清潔、避免久坐可降低感染風險,若已形成膿腫需及時就醫引流。
2、肛門周圍皮膚損傷
肛門周圍皮膚因腹瀉、過度擦拭或異物摩擦出現微小裂口時,細菌可能通過破損處侵入深層組織導致感染。這類損傷引起的膿腫常伴有明顯觸痛和局部皮膚發熱。日常應注意排便后輕柔清潔,避免使用粗糙衛生用品,出現持續疼痛需警惕膿腫形成。
3、免疫力低下
艾滋病患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或化療人群因免疫功能受損,更易發生肛周細菌感染并發展為膿腫。這類患者可能缺乏典型紅腫癥狀但疼痛顯著,且易反復發作。控制基礎疾病、加強營養支持有助于預防,一旦懷疑感染應盡早就醫避免敗血癥等并發癥。
4、克羅恩病
克羅恩病是一種慢性腸道炎癥性疾病,常伴隨肛周病變如瘺管和膿腫。由于腸道屏障功能受損,糞便中的細菌易侵入肛周組織引發感染?;颊呖赡艹霈F腹瀉與膿腫交替發作,治療需兼顧控制腸道炎癥和局部引流,必要時需使用生物制劑。
5、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環境利于細菌繁殖,且周圍神經病變導致痛覺遲鈍,容易延誤肛周膿腫的發現。感染往往發展迅速并伴隨血糖波動,嚴重時可引發酮癥酸中毒。嚴格控制血糖、定期檢查肛門區域是關鍵,出現不明原因發熱應排查肛周感染。
預防肛周膿腫需保持規律排便避免便秘或腹瀉,排便后使用溫水清洗肛門區域,選擇透氣棉質內褲減少局部摩擦。飲食上增加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如西藍花、燕麥等促進腸道蠕動,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適度運動改善盆腔血液循環,避免久坐超過一小時。若出現肛門持續疼痛、腫脹或發熱,應立即至肛腸科就診,切勿自行擠壓或熱敷以免感染擴散。術后患者需按醫囑換藥,觀察傷口滲液情況,兩周內避免劇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