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早衰屬于內分泌失調的一種表現。該疾病主要表現為40歲前卵巢功能衰退,與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紊亂密切相關,常見促卵泡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典型內分泌指標異常。
卵巢早衰的內分泌失調機制主要涉及三方面。下丘腦分泌異常會影響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脈沖式分泌,導致垂體促性腺激素分泌紊亂。垂體功能異??赡芤鸫俾雅菁に睾痛冱S體生成素比例失調,直接影響卵泡發育。卵巢自身對激素反應性降低也會導致負反饋調節失效,形成惡性循環。
除內分泌因素外,卵巢早衰還與其他病理因素相關。染色體異常如X染色體缺失可能直接損害卵巢功能,約占病例的10%-1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橋本甲狀腺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可能產生抗卵巢抗體,攻擊卵泡細胞。醫源性損傷如盆腔放療、卵巢手術也可能破壞卵巢組織。
典型臨床表現包括月經紊亂、潮熱盜汗等更年期樣癥狀,部分患者伴隨骨質疏松或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陰道超聲檢查可見卵巢體積縮小、竇卵泡數量減少,實驗室檢查顯示促卵泡激素水平持續超過25IU/L。
治療需根據病因采取綜合措施。激素替代治療可緩解低雌激素癥狀,常用戊酸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等藥物。免疫抑制劑如潑尼松適用于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輔助生殖技術如贈卵試管嬰兒可幫助有生育需求的患者。生活方式調整包括鈣劑補充、負重運動等骨骼健康管理。
染色體核型分析、自身抗體篩查等檢查有助于明確病因。對于有家族史或35歲前出現閉經的患者,建議盡早就診生殖內分泌科。部分特發性卵巢早衰存在自發緩解可能,需定期監測卵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