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出血量大可能由內分泌失調、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凝血功能障礙、子宮腺肌病等原因引起。月經量過多在醫學上稱為月經過多,通常表現為經期出血量超過80毫升或經期延長超過7天,可能伴隨頭暈、乏力等癥狀。
1、內分泌失調
內分泌失調是導致月經量增多的常見原因,主要與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紊亂有關。長期精神壓力大、過度節食、作息不規律等因素都可能影響激素分泌。這種情況通常表現為月經周期紊亂,經量時多時少。調整生活方式,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改善癥狀。
2、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的良性腫瘤,可能與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肌瘤增大可導致宮腔面積擴大,子宮內膜脫落面積增加,從而引起月經量增多。患者可能伴有經期延長、下腹墜脹感。超聲檢查可明確診斷,必要時需手術治療。
3、子宮內膜息肉
子宮內膜息肉是子宮內膜局部過度增生形成的贅生物,可能與慢性炎癥或激素水平異常有關。息肉可增加子宮內膜表面積,干擾子宮收縮,導致月經量增多。常見癥狀還包括經間期出血。宮腔鏡檢查可確診,小息肉可能自行消退,較大息肉需手術切除。
4、凝血功能障礙
凝血功能障礙包括血小板減少癥、血友病等疾病,可能導致月經出血難以止住。這類患者除月經量多外,還可能表現為牙齦出血、皮下瘀斑等癥狀。血液檢查可幫助診斷,治療需針對原發病,必要時需輸血或使用止血藥物。
5、子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病是子宮內膜組織侵入子宮肌層引起的疾病,多見于經產婦。異位的內膜組織隨月經周期發生出血,導致子宮增大、收縮不良,引起月經量增多和痛經。超聲或MRI檢查有助于診斷,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控制和手術治療。
月經量過多的女性應注意經期衛生,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飲食上可適當增加富含鐵質的食物如瘦肉、動物肝臟、菠菜等,預防貧血。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若癥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檢查,明確病因后接受針對性治療。平時可記錄月經周期和出血情況,為醫生診斷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