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是否可以不切除子宮需根據病情決定,早期患者可考慮保留子宮的治療方案,中晚期患者通常需手術切除。主要影響因素有腫瘤分期、病理類型、患者年齡及生育需求等。
1、保留子宮條件
對于IA期高分化子宮內膜樣腺癌且無肌層浸潤的年輕患者,可考慮大劑量孕激素保守治療。治療期間需每3個月進行子宮內膜活檢和影像學評估,完全緩解后應盡快完成生育,產后仍需考慮子宮切除術。這種方案要求患者嚴格遵醫囑隨訪,存在復發風險。
2、病灶局限治療
病灶局限于子宮內膜的早期患者可采用宮腔鏡病灶切除術聯合孕激素治療。術后需補充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控制病情,同時使用甲羥孕酮或醋酸甲地孕酮等藥物進行全身治療。該方案須確保切緣陰性且無脈管浸潤等危險因素。
3、放療替代方案
不能耐受手術的老年患者可選擇根治性放療,包括體外放療聯合腔內后裝治療。放療對早期低危型子宮內膜癌的5年控制率較好,但可能導致陰道狹窄等并發癥。放療后仍需密切監測CA125及影像學變化。
4、必須切除指征
II期以上患者、非子宮內膜樣癌病理類型、影像學提示深肌層浸潤或宮頸間質受累者必須行子宮全切術。特殊情況下如癌肉瘤或漿液性癌等高度惡性類型,即使IA期也建議手術切除。
5、術后輔助治療
保留子宮治療成功后,完成生育的患者仍建議后續切除子宮。所有保守治療患者終生需每6個月隨訪1次,監測手段包括陰道超聲、腫瘤標志物檢測和必要時MRI檢查。出現異常子宮出血或影像學異常需立即就診。
子宮內膜癌患者無論選擇何種治療方案,均需保持規律作息和均衡飲食,適當補充優質蛋白和新鮮蔬菜水果。術后或放療后應進行盆底肌訓練,避免提重物和劇烈運動。心理疏導同樣重要,可加入患者互助小組緩解焦慮情緒。治療期間出現陰道異常排液、盆腔疼痛或體重驟降等情況需及時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