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母乳喂養的健康寶寶在6個月內通常不需要額外喂水。母乳中約87%為水分,能夠完全滿足嬰兒對水分和營養的需求,頻繁喂水反而可能影響母乳攝入量或導致電解質紊亂。
母乳喂養不需補水主要基于三點生理特點:母乳前段乳汁含水量高可解渴;嬰兒胃容量有限,水占據空間會減少奶量攝入;嬰兒腎臟濃縮功能未完善,過量水可能加重負擔。僅在兩種特殊情況下可考慮少量補水:一是環境溫度過高超過32℃且寶寶大量出汗時,每次哺乳后喂5-10毫升溫開水;二是出現病理性脫水表現如尿量明顯減少每日尿片少于6片、尿液深黃、口唇干燥等情況。
需要警惕的是,過早喂水可能引發三大風險:減少母乳攝入導致營養不良;干擾母乳中的電解質平衡;增加嬰兒腎臟排泄負擔。世界衛生組織明確建議,6月齡內純母乳喂養嬰兒無需添加任何液體或固體食物,包括水。若因醫療原因需要補水如發熱、腹瀉,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口服補液鹽溶液補充。
當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后通常6個月后,可逐漸引入少量飲水。每次輔食后喂1-2勺水既可清潔口腔,又能幫助適應飲水習慣。但母乳仍應作為主要液體來源,每日飲水量不超過60-120毫升。